• 2019年第39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崇陵流域土石山区坡面优先流发育路径研究

      2019, 39(6):1-6.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304 CSTR:

      摘要 (273) HTML (0) PDF 1.11 M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孔隙优先流对山坡产汇流过程有重要影响。为摸清太行山土石山坡不同坡位点(坡顶、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脚)的大孔隙优先流发育路径规律,以崇陵流域的典型山坡为研究对象,采用亮蓝染色剂开展了野外双环入渗染色剂示踪试验,并从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对比分析大孔隙优先流发育路径。结果表明:(1)从坡顶到坡脚,垂直方向优先流发育减弱,水平方向优先流增强。(2)坡中以下,大孔隙优先流水平发育明显;而坡中以上,垂直方向优先流发育明显,水平方向大孔隙优先流鲜有发育。(3)崇陵流域土山区坡面表层深度20 cm以上很少出现水平方向的优先流侧向补给,为垂直向下的活塞式下渗方式。20 cm以下开始出现水平方向的大孔隙优先流,30~70 cm为优先流发育显著区。以上结论可以为基于优先流的山坡产汇流模拟提供参考。

    • 水文山流域土壤水δ18)O空间分布异质性研究

      2019, 39(6):7-13.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114 CSTR:

      摘要 (33) HTML (0) PDF 1.62 M (3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域非饱和带和土壤层的空间异质性是构成水文过程非线性的主要根源,也是水文实验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其空间分布,传统研究集中于等值线类型的定性描述。研究通过实验流域土壤水δ18O这一非饱和带的主要空间变量,结合传统统计和地统计方法分析不同深度土层δ18O的变化机制和分布空间的分布变异情况,为地统计学方法对水文参数空间变异定量的应用提供数据基础。研究结果显示:15 cm土层土壤水δ18O半方差函数空间模型从纯金模型到高斯和指数模型,再回到纯块金模型,变化剧烈。通过蒸发分馏估算其蒸发强度,得到45cm土层最强(11%),且有关离散性质的极差、标准差和偏度差绝对值也都以45cm土层为最大。说明了在这非饱和带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所想象的表面土层,而是中部土层,在水文山实验流域则是地面下的45cm土层;45cm土层的δ18O符合高斯模型和指数模型,且高斯模型中块金与基台值之比C0/(C0+C1)接近于零,说明在下渗、蒸发、迁移以及和土壤中原有δ18O融合后,形成更强的空间自相关性。80cm深度参与"混合"机制的是46d前降雨的"老水",其δ18O的空间自相关性变化则呈现明显滞后性,48 h后才呈现出空间的相关性。可见,经典统计学点参数变量和地统计学区域化变量方法在流域水文参数空间定量方面的有效性,同时在流域水文机制方面出现有意外的、特别是与传统概念相悖的现象。

    • 趋势变异条件下非一致性洪水频率计算方法的择优比较分析——以洞庭湖区弥陀寺站为例

      2019, 39(6):14-19.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294 CSTR:

      摘要 (59) HTML (0) PDF 1.46 M (3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人类活动等变化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长江三峡水库、葛洲坝电站等大型水电工程的兴建,洞庭湖区各站点的洪水序列发生了变异,并引发了洪水频率分布的非一致性问题。以洞庭湖区内弥陀寺站为例,采用线性趋势、非线性趋势、小波分析及希尔伯特-黄变换四种考虑趋势变异的非一致性洪水频率计算方法推求了年最大洪峰流量的频率分布,并进行了四种方法的择优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弥陀寺站年最大洪峰流量序列的均值存在显著下降趋势变异,四种方法推求的过去和现状条件下频率曲线的差异较小,而对未来时期的预测差异较大;经择优度计算与比较分析,基于非线性趋势方法所得结果为最优,且进一步得出年最大洪峰流量的频率分布在过去、现状和未来三个时期存在显著的差异,将直接影响洞庭湖区内弥陀寺站附近堤防的安全评价和区域防洪规划。

    • 不同耕地类型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研究

      2019, 39(6):20-26.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189 CSTR:

      摘要 (530) HTML (0) PDF 1.55 M (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是退耕还林,但淮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大规模实行退耕还林并不现实,所以通过调整耕地类型来减少水土流失可能是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的好方法。为研究不同耕地类型对流域水文要素及产沙的影响,考虑水田和旱地两种耕地类型对淮河息县水文站上游流域构建SWAT模型,构造A(实际耕地利用方式)、B(所有耕地为水田)和C(所有耕地为旱地)三种耕地类型情景,比较不同耕地类型情景下流域水文要素及产沙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SWAT模型在息县流域径流及泥沙模拟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R2和NSE(Nash Sutcliffe Efficiency)均达到0.75以上;水田和旱地两种不同耕地类型对流域多年年均蒸散发及多年平均径流量影响较小,但对流域产沙量影响较大,在汛期更为明显,模拟期内每平方公里水田每年最多比旱地少产沙491.8t,平均每年少产沙约208.7t。采取水田耕种比旱地耕种更有利于减少息县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 >技术应用
    • 甘肃省境内典型小流域暴雨特性及洪水过程模拟研究

      2019, 39(6):27-33.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310 CSTR:

      摘要 (407) HTML (0) PDF 2.13 M (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甘肃省境内11个典型小流域的水文站实测资料,在分析资料可靠性、一致性、代表性及暴雨洪水特性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水文学、数理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建立了小流域最大暴雨量-暴雨历时关系模型、最大洪峰流量-流域特征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各时段最大暴雨量较大值主要分布在泾河流域和嘉陵江流域东南部,较小值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洮河流域、嘉陵江流域的北峪河;绘制了各代表站最大暴雨量-暴雨历时关系曲线,嘉陵江流域以90min为转折点,其他流域均以180min为转折点,小于转折点时,暴雨量随暴雨历时增长而急剧增加,大于转折点后,变化趋于平缓稳定。重点选取危害较大、难以防范的330场次短历时暴雨洪水,建立各小流域暴雨洪水概化模型,短历时洪水发生时间很短,洪水起涨时间约2~5h,洪峰出现时间约5~7h。研究典型小流域水文要素变化规律,分析局地短历时暴雨洪水特性,并模拟其变化过程,对区域抗旱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小流域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禀赋差异性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以德阳市为例

      2019, 39(6):34-40.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324 CSTR:

      摘要 (21) HTML (0) PDF 2.02 M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德阳市是西南地区的缺水城市,不同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差异明显,为分析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问题,按照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构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分区评价研究,并根据研究区地下水的主导功能确定了评价结果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能够反应不同分区影响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性指标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对四川盆地内的地下水功能区和地下水资源禀赋特征的认识,可为研究其可持续开发利用问题提供借鉴。

    • 洪水预报自回归实时校正多步外延方法研究

      2019, 39(6):41-45.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2741 CSTR:

      摘要 (138) HTML (0) PDF 1.51 M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回归模型在洪水预报实时校正中应用广泛。针对自回归模型进行连续多时段校正时中间误差系列缺失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历史洪水预报误差系列的样本重组自回归外延方法,以淮河流域王家坝断面为背景,选用洪量相对误差、洪峰相对误差、峰滞时间和确定性系数四个指标开展校正效果评估,并与时程递推外延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样本重组外延方法可以提升洪水预报精度,延长洪水预报有效预见期,特别在降低洪量误差和提高洪水过程的拟合精度上优势更为显著。同时,该方法泛化能力较强,具有实用价值。

    • TRMM 3B42降水产品在秦巴山区的适用性研究

      2019, 39(6):46-51.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283 CSTR:

      摘要 (516) HTML (0) PDF 1.92 M (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1999~2016年秦巴山区范围内的81个气象站实测逐日降水资料,对TRMM 3B42卫星降水数据在秦巴山区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TRMM 3B42数据在月、季、年尺度上具有较高的精度,3~11月精度较高,1月略低,四季中冬季精度较低。TRMM所反映的降水变化过程与实测降水过程基本一致,但在降水量上存在一定差异,TRMM有略微高估降水的特征。按不同雨量等级对比,发现卫星资料对中雨及以上级别的降水具有较高的精度,无雨及小雨精度略低,原因是TRMM对0.1~0.9mm微量降水的探测能力较弱。无雨、小雨、暴雨日TRMM估计与站点实测具有相反的年际变化趋势,中雨、大雨日具有相同的年际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对秦巴山区资料缺乏地区的气象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淮河入江水道归江控制河段行洪能力分析

      2019, 39(6):52-58.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369 CSTR:

      摘要 (80) HTML (0) PDF 2.01 M (4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流域的主要行洪通道,承泄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入江。以淮河入江水道归江控制主要口门万福闸、太平闸、金湾闸近60年期间的实测资料,通过水位、流量、流速等要素分析淮河入江水道归江控制河段行洪能力的变化,以丰水年年最大流量和相应最高水位的关系曲线推求设计水位下的流量,并与设计流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淮河入江水道归江控制河段行洪能力多年来无显著变化;(2)万福闸的实际行洪能力达到设计标准以上,太平闸、金湾闸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 金华地区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

      2019, 39(6):59-63.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111 CSTR:

      摘要 (33) HTML (0) PDF 1.65 M (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华地区位于金衢盆地东段,对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区内稳定同位素氘(D)和氧(18O)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氚(3H)和碳(14C)的空间分布特征,建立了金华地区降水线方程为:δD=8.29δ18O+15.9,讨论了地表水、潜水、红层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对潜水及红层地下水的更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金华地区降水线方程斜率及截距均大于全球大气降水;潜水、红层地下水及地表水三者联系密切;潜水、红层地下水在接受降水的补给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蒸发作用;红层地下水D和18O同位素明显向下游富集;潜水3H值介于6.6~19.0TU,14C年龄显示为现代水,因此其可更新能力较强,红层地下水放射性14C年龄为3020~5360BP,可更新能力较弱,红层地下水3H值介于4.4~12.3TU,表明红层地下水中有现代水的混入,δ18O随着地下水的年龄的增加而偏负。

    • 不同方法在感潮河段ADCP在线测流系统中应用的比较分析

      2019, 39(6):64-68.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398 CSTR:

      摘要 (50) HTML (0) PDF 1.73 M (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水力因素多变的长江下游感潮河段建立ADCP在线测流系统实时采集指标流速,可选用合适的方法推求断面平均流速,从而实现流量的实时报汛和整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BP神经网络具有原理明晰、实现便捷等特点,为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在断面平均流速计算中的优劣,以南京水文实验站2014年以来实测数据为例,分析不同情况下两种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有效性、精确性和稳定性,且拟合精度与模型选用的监测指标有关;对于只采用单一指标流速而言,BP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果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同时,两种模型都能较好的预测断面平均流速,其中BP神经网络适应更好。

    • 近60年长江中游宜昌站水沙变化与驱动因素分析

      2019, 39(6):69-73.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279 CSTR:

      摘要 (36) HTML (0) PDF 1.91 M (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长江中游宜昌站1952~2015年长时间序列径流泥沙资料,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和均值差异T检验等方法,揭示宜昌站径流泥沙的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径流量无显著下降趋势,而输沙量下降趋势明显;(2)径流量在2005年发生突变,输沙量在2002年发生突变;(3)通过小波分析发现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存在以20~24a为主周期的变化规律;(4)年径流量可分为1952~1955,1961~1968,1979~2001年3个多水期和1956~1960,1969~1978,2002~2015年3个少水期,输沙量可分为1952~1993,1998~2002年2个多沙期和1994~1997,2003~2015年2个少沙期;(5)年输沙量显著减少主要为水库拦沙、河道采砂和水土保持工程等人类活动所致。

    • >区域规律
    • 平水期洞庭湖不同形态磷赋存特征

      2019, 39(6):74-79.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250 CSTR:

      摘要 (375) HTML (0) PDF 2.02 M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对平水期洞庭湖24个断面上覆水-沉积物磷的污染程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各形态磷间的相关性,探讨了磷的赋存形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沉积物释放量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水体内总磷分布规律为南洞庭<西洞庭<东洞庭<大通湖,东洞庭湖以颗粒态磷为主,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大通湖均以溶解态磷、无机磷为主。沉积物中总磷的分布规律为南洞庭<西洞庭<东洞庭<大通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则以Ca-P为主,大通湖以Fe/Al-P为主。Ca-P与Fe/Al-P呈现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通湖释放风险较大,可释放量大;东洞庭湖有一定的可释放量,应对这两个湖泊给予较多的关注。与国内其他湖泊比较,洞庭湖沉积物中TP处于中下水平,IP在沉积物中占据较高比例。湖区沉积物中Fe/Al-P与水体中DIP、DTP、TP均具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存在磷的内源释放。

    • 西江流域梧州站干支流洪水组成及遭遇规律分析

      2019, 39(6):80-84.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296 CSTR:

      摘要 (77) HTML (0) PDF 1.70 M (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西江流域灾害性洪水的风险,采用水文学分析法从洪水组成、遭遇时间以及洪峰重现期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梧州站干支流洪水遭遇规律。研究表明:梧州15场洪水中红水河、柳江、郁江及桂江的日平均流量平均比重分别为32.31%、40.57%、13.19%及9.13%;其中西江干流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6~8月,柳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6~7月,桂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5~7月,郁江洪水发生时间集中在7~9月;西江上游红水河与柳江洪水遭遇频繁,而郁江、桂江遭遇洪水量级较小,其中全流域洪水、红水河—柳江—桂江洪水、柳江—郁江—桂江洪水三种遭遇类型所构成的梧州大洪水重现期依次约为100年、50年、20年一遇,揭示了西江干支流洪水遭遇后致使梧州站洪水重现期显著增大。研究结果可为西江流域防洪减灾提供水文分析参考。

    • 近60年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

      2019, 39(6):85-89.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404 CSTR:

      摘要 (110) HTML (0) PDF 1.96 M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淮河流域1961~2017年夏季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滑动平均、Morlet小波、滑动T检验和Lepage检验方法分析了流域夏季降水的周期性特征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夏季降水在大部分时段都具有明显的年际振荡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年代际振荡特征非常突出;流域夏季降水具有2~3a的年际变化周期和18~24a的年代际变化周期,1961~1967年、1997~2006年期间2~3a的短周期振荡非常显著,1990年以后18~24a的周期变得非常明显;在2000年前后,流域33~35°N纬向带状区域发生了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突变后与之前相比夏季降水增多了40%~60%;在2009年,流域沿淮河一线以北至35°N范围内再次发生显著的年代际突变现象,突变后降水减少了20%以上,此次年代际突变范围更广也更加显著,其物理成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 2017年金华地区大气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

      2019, 39(6):90-96. DOI: 10.19797/j.cnki.1000-0852.20180305 CSTR:

      摘要 (35) HTML (0) PDF 2.45 M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017年1~12月当地降水资料和同期全球再分析资料,引入HYSPLIT和GrADS气象模型,定量分析金华地区大气降水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逐月场降水的水汽来源、运移路径存在差异。逐月水汽变化过程与冬、夏季风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4~5月水汽输送呈现为冬、夏季风之间的转换特征;9~10月为夏、冬季风转型时期。(2)研究区水汽输送通道大致可分为四条:西太平洋、孟加拉湾-南海、欧亚大陆和局地水汽通道;另外,研究区不同高度层的水汽在冬、夏半年的水汽输送通道和贡献率不同。

    • >其他栏目
    • 《水文》编辑部严正声明

      2019, 39(6):96-96. CSTR:

      摘要 (22) HTML (0) PDF 1.49 M (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组织或个人盗用本刊刊名、刊号,冒充《水文》编辑部在网上征稿,向作者发送稿件录用通知并收费,影响恶劣,严重损害本刊声誉,给部分作者造成损失。为维护本刊的合法权益,避免作者上当受骗,本刊严正声明如下:1.本刊刊名为"水文",不带有任何期刊、杂志等附加名称;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水利部信

    • 《水文》双月刊2019年(第39卷)总目录

      2019, 39(6):97-98. CSTR:

      摘要 (33) HTML (0) PDF 1.53 M (3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主编:蔡阳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85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14/P

国内邮发代号: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