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8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理论研究
    • 基于Halphen分布和最大熵的洪水频率分析

      2018, 38(3):1-6.

      摘要 (26) HTML (0) PDF 1.26 M (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洪水估算值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规划至关重要,其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分布线型和参数估计方法。目前采用单一的频率曲线进行水文分析计算,其设计结果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引入Halphen分布函数进行洪水频率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参数估计方法。利用丹江口水库19292014年的年最大日流量资料系列,分析检验Halphen分布的拟合效果,并与传统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alphen函数具有灵活的形式和较好的尾部特征,适合于水文频率分析,其拟合结果基本优于其他的传统分布。

    • 生物滞留设施规模设计方法研究

      2018, 38(3):7-12.

      摘要 (31) HTML (0) PDF 1.83 M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提出了基于单场次降雨分析以及基于长系列降雨统计的生物滞留设施规模设计方法。针对国内市政排水设计一般采用设计重现期的概念,基于单场次降雨分析的规模设计方法用暴雨强度公式和雨型分配方法计算设计降雨过程,由设计降雨推算设施入流过程,用水量平衡法推算出流过程,用洪量削减率、洪峰削减率、洪峰延迟时间评估设计效果。基于长系列降雨统计的规模设计方法对长期日降雨量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不同降雨发生频率对应的设施入流量及处理量,用年径流总量削减率评估设计效果。

    • 河道地形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影响分析——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例

      2018, 38(3):13-20.

      摘要 (82) HTML (0) PDF 5.83 M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洪潮水面线是指导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对保障地区防洪安全至关重要。河道地形作为关键影响因子之一,其变化对洪潮水面线有着极大的影响。以西北江三角洲河网为对象,在分析其河道地形近几十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一维水动力模型探讨了河道地形变化对三角洲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受人类活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大规模的采沙活动的影响,西北江三角洲的河道地形整体呈冲刷状态,其中90年代前后最为显著;(2)对于西北江三角洲腹部及其以上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区域整体洪潮水面线较1999年的结果显著下降,最大降幅达1.8 m(18%);对于三角洲尾部区域,基于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略高于1999年的结果,增高幅度小于0.1 m(2.5%);(3)潮汐及比降变化对洪潮水面线的增高作用强于河道冲刷引起的下降作用是三角洲尾部近口门河道2005年河道地形的洪潮水面线高于1999年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为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以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

    • >技术应用
    • 基流分割方法在寒旱区流域的适用性分析

      2018, 38(3):21-28.

      摘要 (29) HTML (0) PDF 2.29 M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流作为寒旱区流域的重要水分补给,在维持生态系统安全和水资源合理规划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确定适合该区环境特点的基流分割方法尤为重要。基于数字滤波、滑动最小值(BFI)、时间步长(HYSEP)三类方法对我国西北寒旱区黑河流域上游莺落峡水文站19542012年的逐日流量进行基流分割,对三类共9种基流分割方法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种方法计算所得年内基流量变化趋势均符合黑河流域特点,但不同月份降雨量的差异对基流分割结果的影响显著;(2)滑动最小值法和时间步长法对不同年份的基流过程有更好的辨识度,且滑动最小值(B1)法、滑动最小值(B2)法、时间步长(H3)法所得的多年平均基流指数与已有实验研究得到的结果相近,结果可靠,同时各法基流指数统计结果表明9种方法所得基流序列均较为平稳,年际变化平缓;(3)时间步长(H3)法得到的基流过程线符合流域汇流规律,与斜线分割法的确定性系数显著优于其它各法(R2=0.825,p<0.001)。综上,时间步长法中的局部最小值(H3)法综合考虑了年内基流量变化特征、年基流指数稳定性、径流过程线合理性三个方面,在黑河上游流域进行基流分割最为适宜。

    • 基于不同排放情景的洞庭湖流域水资源演化研究

      2018, 38(3):29-36.

      摘要 (23) HTML (0) PDF 1.08 M (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域水资源演化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紧密相关,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加剧极大地改变了流域水文循环。通过相似性和独立性分析,从CMIP5公开发布的47个气候模式中筛选出5个代表性气候模式,然后计算未来高、中、低3种不同排放情景下的气温和降水,构造符合研究区产汇流特性的水文模型,计算洞庭湖流域水资源量并分析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不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如何,洞庭湖流域水资源量在未来60a呈现增加态势,汛期水量增加概率加大,而在高排放情景下枯季水资源量表现为减少趋势;未来洞庭湖流域水资源的时程分配将更趋不均匀化,而温室气体的持续排放将使其变化加剧。

    • 新安江模型与水箱模型在柘溪流域适用性研究

      2018, 38(3):37-42.

      摘要 (303) HTML (0) PDF 1.59 M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提高柘溪流域洪水预报精度,充分合理利用洪水资源,缓解该流域下游的防洪压力,同时为水库防洪调度以及经济运行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研究了集总式概念性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及水箱模型在该湿润流域的适用性。选取该流域20042015年实测数据,应用三目标MOSCDE算法分别优选三水源新安江模型以及水箱模型参数,从而对该流域划分的多个子流域单元进行了场次洪水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不同流域单元两种模型的模拟结果,探究不同模型结构在柘溪流域场次洪水模拟中的差异,分析总结这两种模型在该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模拟效果比较接近,均可以达到《水文情报预报规范》规定的作业预报精度要求,且对于流域内的大洪水的模拟效果也比较理想。从洪量以及洪水过程方面分析,两个模型的模拟效果比较接近;从洪峰拟合角度分析,新安江模型比水箱模型更适合该流域。

    • 基于改进水位动态法的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推求

      2018, 38(3):43-48.

      摘要 (45) HTML (0) PDF 1.48 M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准确计算降水补给系数对于水资源评价等十分重要。水位动态法因其使用方便、成本低、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但传统水位动态法是以次降水入渗补给过程为基础,往往忽略过程中地下水排泄、滞后等问题,导致计算结果存在偏差。针对传统水位动态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水位动态法,将年降水看作一次降水过程,基于水均衡原理,计算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并以沧州市金牛镇大牛庄村为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在同一数量级,但改进水位动态法相对于传统水位动态法减小了降水入渗补给系数间的偏差,使得结果更集中可靠。

    • >技术应用
    • 基于树轮水文研究的提孜那甫河径流量长期变化

      2018, 38(3):49-56.

      摘要 (458) HTML (0) PDF 2.10 M (2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昆仑山北坡山区分布的雪岭云杉是开展树轮水文研究的良好载体,为重建历史水文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代用资料。分析了西昆仑山北坡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对提孜那甫河径流量的响应特征,发现树轮宽度年表与提孜那甫河年径流量(上年8月至当年7月)的显著正相关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重建了提孜那甫河16652013年径流量序列。重建径流量序列中存在7个枯水期和8个丰水期。重建径流量序列平均值为27.87 m3/s,与实测期平均值接近,但重建序列中的极端旱涝的强度和发生频率均更高。基于树木年轮宽度重建更长时间的径流量序列,对于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和分配以及下游水库和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的风险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 江苏省无资料山丘区洛阳河流域径流模拟方法探讨

      2018, 38(3):57-61.

      摘要 (285) HTML (0) PDF 1.66 M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无资料或资料缺乏地区汇流计算成为水文研究热点。基于地形参数的地貌瞬时单位线(GIUH)方法凭借其对历史降雨径流实测资料的不依赖性,已然成为径流模拟研究中被普遍采用且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为探讨江苏省无资料山丘区的径流模拟方法,选取具有典型地形地貌特征的镇江通胜洛阳河小流域展开研究。根据地貌特征值等数据提取出该流域的地貌单位线,采用地貌单位线计算径流过程,利用2016、2017年汛期实测的4场洪水进行方法验证,将计算径流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地貌特征的地貌单位线法在该流域洪水模拟中具有较高精度,又因该流域于江苏省乃代表性区域,初步判定可将该方法推广至其他无资料山丘区流域。

    • 流速仪主要结构性能对测流精度的影响分析

      2018, 38(3):62-65.

      摘要 (428) HTML (0) PDF 323.83 K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流速仪结构性能,主要是转子特性、旋转支承结构设计要求与旋转轴动态密封装置原理,对确保流速仪测量精度方面进行阐释,并通过国内外旋桨式流速仪的比测进行验证,还简要介绍了旋杯流速仪的旋转支承结构与发信部件特点,为仪器研发与使用者更了解流速仪的结构和确保测验精度方面提供参考。

    • FY-3/MERSI卫星资料监测淮河水体方法及应用

      2018, 38(3):66-68.

      摘要 (28) HTML (0) PDF 1.01 M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考虑水体与其它地物光谱特征差异及FY-3/MERSI通道光谱和空间分辨率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FY-3/MERSI进行水体识别及水体变化信息检测的方法。以淮河流域为例,利用FY-3/MERSI对2016年6月底至7月中旬降水过程前后水体变化信息进行了监测,并利用相近时间成像的50m空间分辨率的高分四号卫星对水体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利用我国卫星遥感资料进行水体变化监测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组合式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在变动回水断面的应用

      2018, 38(3):69-72.

      摘要 (22) HTML (0) PDF 1005.50 K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解决低流速、受变动回水影响等较复杂监测环境下的流量在线监测问题,依据声学多普勒频移及雷达波测速的方法原理,结合新运粮河入滇池口监测断面复杂的水文监测条件实际,采用非接触式雷达波传感器与接触式水平ADCP传感器组合成一套完整的在线流量监测系统,实现河流水表面流速和水下指标流速的同步实时数据采集,再将同步采集的水表面流速和水下指标流速同时输入模型模拟监测断面流场、流速分布,再计算实时流量后,通过GPRS信道传送到中心站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存储、转录、发布,实现WEB、手机APP远程实时流量、工作状态等查询功能。经近一年的运行,系统正常稳定。

    • 地下水中总α、总β放射性的测定及成果初步分析

      2018, 38(3):73-75.

      摘要 (34) HTML (0) PDF 114.65 K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饮用水中的放射性指标越来越关注。生活饮用水中的总α、总β放射性在国家标准中被列为重要的监测指标。分析了水中放射性的来源与危害,结合一些地下水站点的放射性α、β测定过程与数据,分析了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与减小误差的措施,为其他地区开展同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水文业务定额编制的技术思路与要点

      2018, 38(3):76-79.

      摘要 (519) HTML (0) PDF 730.49 K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文业务定额是合理确定水文业务经费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以及编制水文预算的主要依据。在概括河南省水文业务定额编制的背景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与水利部编制的流域水文定额的主要差异,提出了技术思路和编制要点,总结了编制工作流程与具体实施过程。

    • 水文测站基本水准点校测及引测问题分析

      2018, 38(3):80-82.

      摘要 (132) HTML (0) PDF 103.87 K (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水文测站引据水准点变更情况下基本水准点校测及引据水准点较远时基本水准点引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由于基本水准点具有冻结的"不变性",用不同的引据水准点校测基本水准点,基本水准点冻结高程应保持不变;用引据水准点新设基本水准点时,当引据水准点距离较远时,测验高差应进行平差处理。

    • >区域水文
    • 祖厉河流域水体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演化过程

      2018, 38(3):83-89.

      摘要 (464) HTML (0) PDF 2.33 M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水化学方法,通过对祖厉河这一黄河上游重要支流的多次实地考察和采样,结合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祖厉河流域水体盐分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流域水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流域水体TDS普遍较高,总体以咸水为主。水中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则以Cl-、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方面,源区地下水以Mg-Ca-Na-HCO3型水为主,河水则以Na-Mg-Cl-SO4型水为主。流域内水体盐分主要来源于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上游地下水淋滤地层盐分后以泉的形式向河流排泄以及河流径流过程中侵蚀两岸高盐分土壤或含盐地层。径流过程中,当地干旱的气候环境使水体进一步蒸发浓缩,这是流域内水体TDS进一步增高的外在水化学演化过程。总之,由于多种来源的盐分,特别是源区高TDS地下水排泄、流域内强烈的土壤侵蚀以及干旱的气候条件等多重作用过程,是祖厉河TDS显著增高失去水资源功能的主要机制。

    • 三峡水库近20年水面蒸发量分布特征及趋势分析

      2018, 38(3):90-96.

      摘要 (114) HTML (0) PDF 1.57 M (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面蒸发是三峡水库水体水量损失的主要部分,是研究水库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收集了三峡水库沿线7个气象局近20年的水面蒸发量观测资料,通过整理和合理性检验后,对三峡水库水体的水面蒸发量以及蒸发能力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成果表明:各观测站水面蒸发量逐月变化规律均一致;水面蒸发量逐年变化呈波动性,年蒸发量在变化过程中有显著下降的趋势。空间变化特征是月水面蒸发量由上游至下游呈现多个峰值和谷值的变化;年蒸发量是库区上游站点年蒸发量偏小,沿程变化从上游沙坪坝到下游巫山逐渐增大,然后从巫山到下游巴东逐渐变小。

主编:蔡阳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85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14/P

国内邮发代号: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