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7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理论研究
    • 基于概率加权FDC法的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

      2017, 37(4):1-5. CSTR:

      摘要 (63) HTML (0) PDF 365.42 K (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河流流量过程的年内和年际变化特性,提出了一种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概率加权FDC(流量历时曲线)方法。该方法基于年均流量系列和逐月月均流量系列的特定频率,将年均流量系列和逐月月均流量系列划分为丰、平、枯组,通过建立年月丰枯遭遇的Copula联合分布函数,求得不同典型年下各月丰平枯的条件概率,将其作为概率权重,得到不同典型年生态需水过程的计算公式,改进了FDC法,计算出了丰、平、枯典型年的年内生态需水过程。以屏山站为例,将计算结果与Tennant法、逐月最小生态径流法、年内展布法和改进FDC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由此方法得到的生态流量在Tennant法评价体系中,能很好的满足河道的生态需水要求,且较好地体现了河流径流的年内及年际变化过程,符合实际情况。

    • 考虑不确定度的POT模型在洪水重现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017, 37(4):6-11. CSTR:

      摘要 (87) HTML (0) PDF 383.85 K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淮河紫罗山子流域出口日平均流量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超阈值(POT)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广义Pareto(GP)分布参数并计算出重现期水平和相应的置信区间范围。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POT模型在扩大洪水样本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对样本经验点据的适线性也较好。通过对5种时段长度的水文实测流量数据重现期计算发现:实测数据长度对重现期计算结果不确定性有重要影响,在工程水文中推荐选取恰当的置信区间上界作为设计值加以解决。

    • >技术应用
    • 城市水文单元雨洪监测与模拟研究——以清华大学校园为例

      2017, 37(4):12-17. CSTR:

      摘要 (60) HTML (0) PDF 723.65 K (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内涝问题进一步突显了城市水文循环研究的重要性。基于地表建筑、地下管道、雨水工程等资料,基于SWMM建立了清华大学校园雨洪模拟模型,根据2015年5月10日和2012年7月21日两场降雨事件的实测资料,进行了清华大学校园水文过程精细模拟,用道路积水深度率定验证模型。模拟结果表明:(1)集水区下垫面透水性强弱不同时,产流过程仍十分相似,最大洪峰发生时间相同;(2)绿化带削减洪量的作用显著,不透水面积越大的地方越容易发生街道积水;(3)道路水深对降雨强度响应敏感,低强度降雨事件中,道路积水表现出0.51h的滞后。

    • 桂林硝盐洞洞穴滴水示踪及气候环境意义研究

      2017, 37(4):18-23. CSTR:

      摘要 (145) HTML (0) PDF 344.70 K (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洞穴滴水对大气降水的滞留时间的研究是准确解译洞穴沉积物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重要内容。由于研究尺度和技术手段的差异,目前对滞留时间的研究重视程度仍不够。基于此引入水文地质领域成熟的示踪方法,对桂林丫吉硝盐洞滴水对大气降水响应时间进行了连续高分辨率的研究。利用野外自动化荧光仪和荧光示踪剂,实现了滴水的自动化示踪研究,节省了人力物力且提高了分辨率。通过两次示踪试验,确定了桂林丫吉硝盐洞滴水雨季对大气降水的响应时间小于48h,一些强降雨事件,滞留时间甚至小于4h。发现滴水的温度变化可以作为高分辨率监测时大气降水形成径流的示踪剂。对于桂林丫吉硝盐洞XY5常年性滴水点,雨季日降雨强度大于16.3mm就可以形成径流,并被监测到。XY5滴水点主要存在两个水源补给,常年的基流补给和大气降水的快速补给。这些认识对洞穴滴水监测和洞穴沉积物古气候环境重建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 不同洪水预报模型在拒马河流域的应用对比分析

      2017, 37(4):24-28. CSTR:

      摘要 (69) HTML (0) PDF 452.65 K (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拒马河水系为海河流域防洪重点区域,预报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根据海河流域拒马河水系历史水文资料,分别采用新安江模型、增加超渗的新安江模型、河北雨洪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1956年、1963年和2012年暴雨洪水进行预报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种模型均可应用于暴雨强度大、降雨历时长的历史洪水模拟,洪峰流量模拟相对误差均小于20%,尤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精度最高,4种模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基于SWAT模型的绍兴城市径流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2017, 37(4):29-34. CSTR:

      摘要 (71) HTML (0) PDF 483.32 K (3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克服较大尺度城市径流的定量难题,引入了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对绍兴城市径流开展了定量模拟及时空演变规律分析。经DEM建模分析,将绍兴城市置于合适尺度的流域内建立SWAT模型;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径流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与验证,模型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站点校准期与验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Re(-5.29%8.81%)、判定系数R2(0.910.96)和效率系数Ens(0.900.94)均满足年水平和月水平径流定量要求。在此基础上,以19922011年的降雨为驱动模拟得到了子流域的月径流数据;最后利用地统计学方法(GSM)对绍兴城市径流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关键源区,为绍兴城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云南蒙自断陷盆地岩溶地下水流向研究

      2017, 37(4):35-39. CSTR:

      摘要 (557) HTML (0) PDF 407.59 K (3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岩溶地区地下水径流特征复杂。以云南蒙自断陷盆地为例,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示踪试验、综合研究等,揭示了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地下水径流方向:蒙自盆地内东山—蒙自(Ⅰ-1)、大屯(Ⅰ-2),蒙自盆地东南黑龙潭(Ⅰ-3)单元内岩溶地下水整体由南东流向北西;新安所(Ⅰ-4)单元内由南向北;蒙自盆地南部8号暗河(Ⅱ-1)、9号暗河(Ⅱ-2)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内岩溶地下水由北流向南,对研究西南典型岩溶区地下水径流特征、合理评价和开发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 基于同位素技术的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

      2017, 37(4):40-44. CSTR:

      摘要 (636) HTML (0) PDF 276.22 K (3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3H的示踪作用对珲春盆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进行计算,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模式和水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珲春盆地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8%/a,可更新能力较强。珲春盆地东北部平安村、新华村、马新村和东部的红星村、电线村、东兴村等山前地区以及八一村、八二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大于10%/a,可更新能力较强;七户洞村、八棵树村、永丰村、立新村、新农村、柳亭村等地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为8%/a10%/a,可更新能力减弱;八家子村、西崴子村、孟岭村等珲春河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8%/a,可更新能力最弱。更新速率为大于10%/a、8%/a10%/a、小于8%/a的地下水分布面积占珲春盆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67%、26%、7%。

    • 城镇化进程中成都市水资源利用的分析及预测

      2017, 37(4):45-51. CSTR:

      摘要 (44) HTML (0) PDF 487.51 K (3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水量平衡理论,计算出研究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为91.04×108m3。对用水量、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20002014年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Ⅴ型分布,2009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低值。城镇化的发展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而工业水平及经济水平的发展能明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用水结构的分析发现,城镇化的发展对农业用水影响不大,主要由于成都市水资源充沛,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对农业用水的挤占不明显。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2020年成都市需水量为40.02×108m3,研究区水资源总量满足要求。

    • 基于水化学的东海岛海水入侵时空变化特征

      2017, 37(4):52-56. CSTR:

      摘要 (235) HTML (0) PDF 351.32 K (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海水入侵对海岛海岸带地区地下淡水以及生态景观的变化存在重要影响,是该区域重要的灾害地质问题之一。海水入侵区域由于受到不同时段、地段地下淡水补给等可变因素影响,具有时空变化的特性。以东海岛东南部为主要研究靶区,利用三线图法对该区域2012年12月2014年8月周期性监测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并以HCO3-和Cl-为划分依据,构建海水入侵程度的划分标准,对不同时期的海水入侵情况做了研究。分析表明,监测期内东海岛经历了多次海水入侵-后退过程,入侵量分别为56.7%、51.1%、56.4%、42.7%、36.5%、76.9%、66.8%和75.8%,年际对比表明,东海岛海水入侵有日趋加重趋势。

    • 基于指数分解法的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分析

      2017, 37(4):57-61. CSTR:

      摘要 (54) HTML (0) PDF 274.76 K (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方向。首先分析了河南省20052014年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然后利用指数分解法中的LMDI模型对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间河南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稳中有升,贡献大小依次为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补水;(2)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但10年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生态赤字,水资源利用前景不容乐观;(3)4种分解因素对水资源生态足迹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小排序为:结构效应>经济效应>人口效应>技术效应,但经济效应有逐渐赶超结构效应的趋势。

    • 芜申运河开通对固城湖水量影响分析

      2017, 37(4):62-67. CSTR:

      摘要 (46) HTML (0) PDF 272.19 K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芜申运河是重要的省际干线航道,规划对其整治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后通航,而芜申运河通航需要固城湖上的通航河道开闸。固城湖为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开闸通航对固城湖水量影响较大。通过建立模型计算得出,每天开闸10次固城湖水量损失约为1.71×108m3/年,每天开闸20次水量损失约为2.87×108m3/年;而固城湖的常态水位为9.5m,相应库容为1.28×108m3,通航对固城湖水量的年损失量占到了固城湖常态水量的1.342.24倍左右。如果开闸20次,固城湖需要外调补水以保证水量满足用水需求。经计算,在90%、75%、50%的降水保证率下,需要外调补水保证量达0.64×108、0.61×108、0.12×108m3/年,占固城湖常态库容的50%9%。

    • 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拟合公式研究

      2017, 37(4):68-73. CSTR:

      摘要 (605) HTML (0) PDF 222.68 K (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墒情监测迟迟不能实现自动化,主要原因是墒情监测仪器的监测精度始终停留在只能定性地监视旱情的变化趋势,无法用自动监测数据准确分析出不同的干旱等级和计算出对应的受旱耕地面积。结合吉林省墒情监测工作实际,开展了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拟合公式的研究,提出了土壤墒情监测仪器拟合公式的最佳形式,对于仪器厂家转变观念,改变仪器公式形式,提高仪器监测精度,早日实现墒情监测自动化具有很好地参考价值。

    • 一种高流速小河流人工流量测验装置与应用

      2017, 37(4):74-76. CSTR:

      摘要 (41) HTML (0) PDF 245.95 K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河宽较小的河流或渠道流量测验中,若遇流速较大时,采用人工桥测、走航式ADCP等方式施测流量极为不便。为解决小河流高流速情况下的人工流量测验问题,研制了一套由轨道基座、行车、刹车组、悬杆升降部件、计数器和悬杆固定架等组成的人工流量测验装置。该装置采用悬杆搭载流速仪,通过机械装置实现悬杆(测深杆)的水平移动和垂直移动,将流速仪精准传送到测流断面任意位置,实现小河道高流速监测。经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末端站两年多的实际应用,在高流速35m/s时,运行稳定可靠,使用方便。

    • >区域水文
    • 1970~2014年长江流域极端降水过程的时空变化研究

      2017, 37(4):77-85. CSTR:

      摘要 (75) HTML (0) PDF 676.64 K (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长江流域131个气象站数据,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分析及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主要强降水指数变化均呈现增加趋势。20世纪70年代主要极端降水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降水指数变化趋势年代差异增大,稳定性差。(2)强降水在太湖流域、鄱阳湖流域大部分地区和洞庭湖流域的下游地区呈显著增加。(3)除了弱降水指数外,各极端降水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4)长江流域降水的主要特点在于弱降水变化不显著,强降水变化幅度较大,降水过程不稳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 典型草原地区降水-径流演变趋势分析

      2017, 37(4):86-90. CSTR:

      摘要 (615) HTML (0) PDF 377.14 K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深入探究典型草原降水和径流演变趋势和规律,对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根据锡林浩特市气象站和锡林河水文站实测数据,运用Mann-Kendall法和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典型草原地区锡林河流域40多年的降水、径流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同时,结合降水频率,对不同水平年降水与径流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一致认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呈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不显著;径流随时间的变化亦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较为显著。另外,不同水平年之间,随降水的增加,典型草原径流增加幅度表现为平水年>丰水年>枯水年。

    • >其他栏目
    • 《水文》编辑部严正声明

      2017, 37(4):90-90. CSTR:

      摘要 (23) HTML (0) PDF 58.62 K (3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组织或个人盗用本刊刊名、刊号,冒充《水文》编辑部在网上征稿,向作者发送稿件录用通知并收费,影响恶劣,严重损害本刊声誉,给部分作者造成损失。为维护本刊的合法权益,避免作者上当受骗,本刊严正声明如下:1.本刊刊名为"水文",不带有任何"期刊"、"杂志"等附加名称;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

    • >区域水文
    • 海河流域“16·7”大暴雨洪水成因初步分析

      2017, 37(4):91-96. CSTR:

      摘要 (258) HTML (0) PDF 791.43 K (4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气象资料对海河流域2016年7月1820日大暴雨进行成因分析,并与历史上"63.8"及"96.8"两次大暴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涡东移北上,与中纬度高空槽结合并加深,低空急流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加之地形的有利条件,造成了此次大暴雨。从历史上海河流域大暴雨成因看,主要是由西南涡东移北上及台风北上倒槽系统影响,且移动路径均沿太行山呈西南-东北走向,本次暴雨依然遵循这一规律,整体移动路径介于"63.8"与"96.8"之间。

主编:蔡阳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85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14/P

国内邮发代号: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