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4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理论研究
    • 不同条件下水文要素重现期的计算方法

      2014, 34(5):1-5.

      摘要 (247) HTML (0) PDF 465.64 K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现期在工程规划、设计、运行和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破坏了水文频率分析中的一致性基础,致使基于一致性的重现期计算方法面临挑战,迫切需要研究新的重现期计算方法。以重现期两种不同的定义入手,给出了在水文系列满足独立性假定后重现期在一致性与非一致性条件下各自计算公式,并以广东省东江流域龙川站19562009年的年最大洪峰资料系列为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重现期及其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 拓扑克里格法与普通克里格法在区域洪水频率分析中的比较研究

      2014, 34(5):6-11.

      摘要 (446) HTML (0) PDF 570.49 K (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依据北江(珠江流域支流)流域6个水文测站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分别用Top-kriging(拓扑克里格法)和普通克里格法进行区域洪水频率估计。采用均方根误差作为频率分布线型拟合优度指标。运用线性矩法进行单站洪水频率分析,确定10、50、100、1000年一遇设计洪水值。在此基础上,从Topkriging和普通克里格法设计洪水估计不确定性和相对线性矩法单站洪水频率的估计误差两个方面比较Top-kriging和普通克里格法。结果表明:(1)Top-kriging法是更好的线性无偏估计,相比普通克里格法更适合于区域洪水频率估计;(2)Top-kriging法设计洪水估计不确定性明显小于普通克里格法;(3)Top-kriging法设计洪水估计结果更接近线性矩法单站洪水频率分析结果。

    • 山洪预报预警技术研究进展

      2014, 34(5):12-16.

      摘要 (490) HTML (0) PDF 314.57 K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洪预报预警研究是实施山洪灾害防治的重要科学支撑。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山洪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山洪预警指标、山洪预报预警模型以及山洪灾害风险分析等方面,本文对山洪预报预警技术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未来在山洪灾害监测、山洪预报预警模型研制、多元信息融合技术、结合山洪特点和区划有针对性进行预报预警等方面还应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技术应用
    • ESSI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淮河流域的应用

      2014, 34(5):17-24.

      摘要 (201) HTML (0) PDF 726.43 K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淮河小柳巷水文站以上各支流组成的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ESSI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流域出口的年、月、日径流以及流域水文空间过程进行模拟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模拟精度。选取合理的模型运行方案组合,以20012004年作为模型校准期,率定出模型参数,并用20062009年的实测水文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ESSI模型率定得到的参数在研究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为准确地概化描述了研究区的水文过程,在淮河流域中上游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此外,模拟的水文空间过程与淮河流域的客观规律相近,表明ESSI模型对各水文过程具有合理的描述和表达,为水资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提供良好的模拟平台。

    • 莫拉克台风暴雨移置香港地区的PMP分析研究

      2014, 34(5):25-30.

      摘要 (467) HTML (0) PDF 713.08 K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台湾66个站点年最大日雨量历史资料、台湾中央气象局2009年8月810日莫拉克台风暴雨期间251个台湾雨量站逐时降雨资料和香港地区65个雨量站的历史逐时降雨资料,以及与香港相邻的3个广东省雨量站(西沥站、横岗站和深圳站)资料,利用分时段地形增强因子法(SDOIF),将莫拉克台风暴雨最大24h实测暴雨中的辐合雨分量分割,并将其辐合雨成分移置到香港地区,与香港地区24h平均地形增强因子相结合,估算出香港地区的可能最大降水。结果显示,莫拉克最大24h降雨量中地形的增强幅度约为45%;得出香港地区最大24h平均可能最大降水分布图,其最大中心值1230.2mm(未考虑水汽放大),与香港地区历史暴雨中心一致,均发生在大帽山附近。

    • >其他栏目
    • 《水文》杂志征订启事

      2014, 34(5):30-30.

      摘要 (16) HTML (0) PDF 281.68 K (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正>《水文》杂志是由水利部主管,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水文水资源专业的学术性科技期刊,系我国地球物理学类和水利工程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 >技术应用
    • 2013年黑龙江大洪水遥感监测分析

      2014, 34(5):31-35.

      摘要 (29) HTML (0) PDF 788.69 K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3年汛期,黑龙江流域发生自1984年以来最大洪水,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干流萝北至同江河段多处堤防出现险情。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对2013年黑龙江大洪水汛情和灾情进行了持续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准确、及时、全面地跟踪了整个流域洪水的演进过程及发展变化趋势,特别是解决了无观测资料情况下对洪灾的监测预测难题。

    • 天然河道洪水水面线推算中几个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

      2014, 34(5):36-38.

      摘要 (536) HTML (0) PDF 294.58 K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然多沙河道水面线的升降与河道平面形态、过水断面形状、河床粗糙度及河床植被、河床的扩展及收缩、河床组成及其冲淤变化等众多因素有关。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交叉河道水面线推算为例,分析了天然多沙河道水面线推算中尚需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的处理方法,具有示范作用,对类似河流的洪水水面线推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黄河流域区域目标ET的优化配置及调控措施实例研究

      2014, 34(5):39-44.

      摘要 (30) HTML (0) PDF 439.73 K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黄河流域R-ET水资源管理模式中目标ET的优化配置问题,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构建了水资源总量控制、ET总量控制、粮食用水保障和生态生活用水保障,共4个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设计了遗传算法的相关参数,从而对目标ET的优化配置进行求解。以鄂尔多斯地区为研究实例,对2015年5个方案的目标ET进行优化配置,其中灌溉耕地目标ETIta占到总目标ETta的36%左右;居工地ETJta占到20%左右,不可控目标ETNta占到50%左右。各分项实际ET的分布比例为:不可控ETN为实际ET总值的64.4%,灌溉耕地ETI为33.6%和城乡居工地ETJ为2%,经过对比认为要达到目标ET,削减和调控的重点在不可控ET和耕地ET。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各分项目标ET的调控重点和相关措施,为下一步实施黄河流域的R-ET水资源管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 一种Gamma-云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2014, 34(5):45-50.

      摘要 (451) HTML (0) PDF 578.65 K (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富营养化评价中隶属分布的非对称性和"单侧受限"假设,引入云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Gamma-云模型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由既定指标区间计算各等级的Gamma-云模型参数,通过云发生器生成各指标下相应于各等级的Gamma-云模型;由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将实测水质数据代入Gamma-云模型,并通过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水体对各富营养化等级的确定度,由确定度最值对应的等级作为评价结果。以我国12个代表性湖库为例验证了Gamma-云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并将该方法与单一指标法,模糊可变集法和正态云法进行对比。实例表明,基于Gamma-云模型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可行有效,为水体富营养化评价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 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研究

      2014, 34(5):51-56.

      摘要 (44) HTML (0) PDF 549.94 K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水流及水质特点,选取不同设计流量,建立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通过水槽实验,拟合水质衰减系数与流速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模型水质计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概化排污口排污量与混合带长度响应关系计算,确定各排污口混合带长度在1 3002 500m之间;在90%最枯月、50%最枯月及多年平均流量水文条件下,飞来峡库区干流水域COD纳污能力分别为162 107.7t、199 220.2t及372 104.3t;NH3-N纳污能力分别为2 757.4t、3 408.4t和6 276.4t;飞来峡库湾的纳污能力远小于库区干流水域,库湾COD纳污能力仅相当于干流的25%,NH3-N纳污能力仅相当于干流的5%;飞来峡库区纳污能力年内逐月差异显著,其中汛期(49月)纳污能力较大,COD、NH3-N纳污能力约占全年纳污能力的58%,飞来峡库区年内月纳污能力与月平均流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 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不同方法测定比较——以白洋淀区域水体为例

      2014, 34(5):57-60.

      摘要 (397) HTML (0) PDF 474.31 K (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实验使用国际上较通用的热乙醇萃取分光光度法、国内常用的丙酮萃取分光光度法、BBE藻类分类测定仪及YSI多参数测定仪测定浮游植物的叶绿素a,并将这4种方法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丙酮法的测定结果相对较高;BBE藻类分类仪检测叶绿素a较接近于乙醇法的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线性关系和回归系数也最好,丙酮法测定的结果次之,YSI现场多参数检测结果与乙醇法叶绿素a的测定结果差别较大。实验得出,BBE藻类分类仪检测结果可进行部分采用,而YSI现场多参数检测结果可作为实验的参考值,而且离心的步骤省略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

    • 优化的NSGA-Ⅱ方法在马莲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4, 34(5):61-66.

      摘要 (498) HTML (0) PDF 686.48 K (1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马莲河流域水资源总量极端贫乏、年际年内分配不均、常规水资源量低、水污染问题较严重等特点,利用系统分析理论和优化技术建立了流域的大系统、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利用优化的NSGA-Ⅱ方法进行求解,得到流域2020年期望水资源配置下的最佳分配方案为:流域总供水量57 086×104m3,工业供水量21 690×104m3(总产值约为144.6亿元),能源基地供水量4 329×104m3(总产值约为346.32万元),农业供水量20 840×104m3,生活供水量9 452×104m3,生态供水量811×104m3。对比期望方案供水量增加了6 710×104m3,综合缺水率减少了11.41%。并根据预测的流域的分配方案和预测的流域需水量,进行了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分析,通过平衡分析的结果进行流域的综合管理研究。2020年在最优水资源分配方案下,工业缺水率3.21%、减少了4.51%;能源基地缺水率0.00%;农业缺水率4.64%、缺水率增加26.17%;生活缺水率0.00%;生态缺水率1.00%、缺水率增加了1.00%。配置方案实现了流域内水资源的最佳分配,使宝贵、有限的水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经济及环境效益,为流域经济、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 滨江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分析

      2014, 34(5):67-74.

      摘要 (509) HTML (0) PDF 669.57 K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降水是水循环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径流过程和可利用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关系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了探讨气候变化下华南湿润区典型小流域降水时空演变规律,利用珠江流域北江一级支流滨江流域内及其邻近共10个站点近47年日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Mann-Kendall(M-K)趋势检验和Mann-Whitney-Pettitt(MWP)检定方法,对年、汛期/非汛期、年日最大和年月最大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滨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呈北少南多分布,主要与区域气流走向及流域地形有关;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少趋势,其中流域南部呈显著减少趋势,北部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其主要是汛期(49月)降水量减少,非汛期(10翌年3月)降水量变化不大;年日最大和年月最大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流域南部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在1983年发生了显著性变异;流域北部年最大日降水量和年月最大降水量分别在1987年和1985年左右发生显著性变异。

    • 河南省主要河道径流年内分配规律探讨

      2014, 34(5):75-80.

      摘要 (54) HTML (0) PDF 394.12 K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河南省四大流域代表性河道控制站19502011年月径流序列,采用集中度Cd、集中期Cp、不均匀系数Cv等多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站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和规律,并采用M-K趋势分析法,研究各站月径流序列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南省自南向北各河流,月径流集中度和不均匀度有减小趋势,径流重心也逐次后移,且存在两个跳跃区间,黄河、伊洛河、卫河Cd、Cv处于低值区间,淮河干流及淮南支流、洪汝河、沙颍河、唐白河Cd、Cv处于高值区。1980年以后,各站径流集中度降低、集中期延后、不均匀系数变小。北部和西北部河流月径流呈显著减小趋势;南部河流4、5月份径流量有显著减小趋势,其它月份增加或减小的趋势不显著;中部、西南部河流各月径流量增加或者减小的趋势不显著。汛期径流总量,北部和西北部河流有显著减小趋势,其它河流增加或减少的趋势不显著。

    • >区域水文
    • 长江流域“2012·07”暴雨洪水分析

      2014, 34(5):81-87.

      摘要 (24) HTML (0) PDF 781.67 K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2年7月,长江流域先后出现4次强降雨过程,发生了4次洪水,其中朱沱江段水位超过历史实测最高记录,寸滩江段发生1981年以来最大洪水,三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长江上游干流宜宾至寸滩江段全线超过保证水位,中游干流石首至螺山江段及洞庭湖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在调控"2012·07"洪水过程中,三峡水库有效降低荆江江段最高水位超过2m,洪湖江段超过1m,避免了长江荆江江段出现接近保证水位的高水位,缩短了长江中下游超警江段240km,大大减轻了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 1960~2010年漓江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2014, 34(5):88-93.

      摘要 (26) HTML (0) PDF 538.78 K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漓江流域及周边地区25个降水观测点50年的监测数据,通过Mapgis 6.7计算流域年降水量和月降水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差系数法、5年滑动平均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漓江流域19602010年降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0年,漓江流域降水年际动态为波动增加,年降水量每10a增加23.1mm;其中19702010年间,漓江流域年降水变化表现为波动减少,年降水量每10a减少14.6mm;但增减趋势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2)漓江流域年内降水具有典型的雨季和旱季交替特征,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76.26%;(3)漓江流域月降水量随时间变化具有规律性的增减,其中1月和6月降水量随着时间推移增加,4月降水量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少,1、4、6月的这种增减趋势通过99%的显著性检验;(4)漓江流域降水年内变化幅度比年际明显,年降水量变差系数小于0.18,月降水量变差系数大于0.61。

    • 甘肃黄河流域与疏勒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特性对比分析

      2014, 34(5):94-96.

      摘要 (71) HTML (0) PDF 397.92 K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甘肃黄河流域及内陆河疏勒河流域降水径流的年际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变化一致,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内陆河疏勒河流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降水量呈总体减少趋势,径流量为总体增加趋势。两流域径流补给来源有差异,黄河流域径流补给来源为降水,疏勒河流域径流主要补给来源除降水外,与气温升高融雪水增大有关。

主编:蔡阳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85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14/P

国内邮发代号: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