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4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理论研究
    • PMP估算中大气可降水量计算方法的探讨

      2014, 34(3):1-5.

      摘要 (578) HTML (0) PDF 450.62 K (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可降水量是估算可能最大降水(PMP)的一个重要中间量。为验证不同方法推求可降水量的准确性,利用19982010年东南沿海五省(自治区)及香港地区共13个探空站和地面露点资料,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探空法、经验公式法和假绝热法)计算各站的大气可降水量,并对三种估算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验公式法求得可降水量最小,探空法次之,假绝热法求得结果最大,偏差随着纬度变化。纬度越低,假绝热法推求的可降水量相对误差越大,且在有降水日时的偏差更为明显;经验公式法和假绝热法得到的结果均与探空法的可降水量相关性较强;三种求算方法得到的大气可降水量年内变化基本一致。建议在PMP估算中,利用地面最大12 h持续露点温度通过假绝热法推求可降水量时,应考虑纬度校正。

    • 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的径流模拟及不确定性分析

      2014, 34(3):6-10.

      摘要 (109) HTML (0) PDF 468.84 K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文模型是模拟水循环过程重要手段,依靠单个模型进行模拟往往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使通过多模型进行组合模拟成为必然趋势。选取3个集总式水文模型应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MA)进行流域月径流量的多模型模拟,采用期望最大化算法推求BMA分布参数以得到BMA均值模拟序列和90%不确定性区间。以武烈河实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MA方法既能通过均值模拟提供更高精度的模拟效果,还可通过不确定性置信区间定量评价模型结构不确定性,为径流模拟提供丰富信息。

    • 三峡库区陆气耦合研究及应用

      2014, 34(3):11-16.

      摘要 (66) HTML (0) PDF 692.21 K (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延长洪水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度为目标,研究气象水文耦合机制,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驱动分布式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水文模型,构建三峡库区陆气耦合洪水预报系统,并对20072008年期间四场暴雨洪水进行日滚动预报试验。结果表明,WRF模式在三峡库区内有着良好的短期降水预报精度,基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陆气耦合洪水预报系统能有效延长三峡入库洪水预见期、提高洪水预报精度,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技术应用
    • 潜在蒸散发量估算方法在河南省的适用性分析

      2014, 34(3):17-23.

      摘要 (46) HTML (0) PDF 605.51 K (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FAO56-PM法计算潜在蒸散发时气象资料往往不易满足。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了辐射法、温度法和基于温度及辐射资料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FAO56-PM法计算值为标准,比较分析了Priestley-Taylor法、Hargreaves法、Mc Cloud法以及Makkink法在河南省五个典型地区(安阳、新乡、郑州、驻马店、信阳)的适用效果。并以新乡地区为例评价了校正参数后各估算方法和基于温度及辐射资料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Makkink法在五个典型地区估算的潜在蒸散发量误差较小,其余方法误差较大。校正参数后,各估算方法在新乡地区的估算结果均得到明显改进,具有较好的地区适用性。基于温度及辐射资料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应用于潜在蒸散发量的估算和预测。

    • 基于数值模拟的区域性地下水补给过程实例研究

      2014, 34(3):24-30.

      摘要 (31) HTML (0) PDF 890.47 K (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主要目的是以数值模拟的方法,再现选定的研究区域20世纪7090年代地下水位处于较低水平的过程并推求地下水的补给过程。研究区为某流域入海口前10×12km2的矩形区域,基于研究区土层纵断面的物理条件,在平面二维的基础上,考虑含水层垂向水收支成分,利用地下水计算的基本方程式开发地下水准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以数值模拟的方法验证模型效率。对地下水位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模型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基于19662005年的数值计算结果,推求了研究区各含水层的补给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性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及地下水资源量的评估等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 睢县水文站基面与基本水准点考证分析

      2014, 34(3):31-36.

      摘要 (35) HTML (0) PDF 523.77 K (4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睢县水文站建站以来基面与基本水准点进行考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建站初期基本水准点通BM3及睢BM1初测不符合规范要求;1985年、1995年、2000年3次复测超限,按基面关系式不变处理是正确的;2005年采用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新水准点SBM1的测定高程,并用老水准点睢BM1求新水准点SBM1的国冻差,保证了该站断面上迁前后水位资料的一致性。

    • 九龙江径流Flashiness指数时空变化分析

      2014, 34(3):37-42.

      摘要 (495) HTML (0) PDF 686.94 K (3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河流Flashiness指数的时空变异,进而评估水电开发、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时空变异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地处东南沿海的中尺度流域——九龙江流域,基于19672007年近40年的水文资料,利用Flashiness指数、基流指数等重要水文指数,并借助GIS、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识别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两大干流流域近40年来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近40年来径流特征发生显著的变化,流域面积是影响九龙西溪和北溪径流时空变化的自然因素,大坝建设、水电开发改变了九龙江流域的水文条件,进而影响了径流量的年内分布规律及泥沙输出特征,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流域径流特征变化的潜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集对分析的赣江中上游流域汛、枯水期分期研究

      2014, 34(3):43-47.

      摘要 (44) HTML (0) PDF 482.76 K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方红壤丘陵区洪涝和季节性干旱灾害并存,合理划分汛、枯水期可为旱涝灾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并统计赣江上中游国家气象站、水文站旬最大1日降水量、旬最大3日降水量、旬降水总量和旬平均流量,采用集对分析,将赣江上中游流域汛期划分为2月128日为汛前期,3月131日为前汛期,4月1日6月30日为主汛期,7月1日9月10日为汛后期,9月11日次年1月31日为枯水期。集对分析汛期分期结果与传统汛期相近,理论基础完善,可用于赣江上中游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

    • 骆马湖汛期分阶段限制水位分析研究

      2014, 34(3):48-52.

      摘要 (78) HTML (0) PDF 426.13 K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江苏省淮北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研究了淮北地区重要灌溉水源之一骆马湖所在区域的历年汛期降雨以及上游来水的规律,将骆马湖汛期划分为5个阶段,除了洪水高发期的7月11日8月15日外,对其他四个阶段推求了频率为10%、5%、2%的入湖设计洪水,并以不同起调水位进行骆马湖调洪演算,提出了在保证洪水安全的前提下各阶段汛限水位方案,可作为汛期骆马湖水位控制调度的参考,以进一步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

    • 关于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推求的研究

      2014, 34(3):53-56.

      摘要 (86) HTML (0) PDF 248.57 K (3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城市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老一代的暴雨强度公式已经不能正确反映当地的降雨规律,亟需重新修订。本文以郑州市降雨资料为例,采用年最大值法选样和年多个样法选样对公式进行推求,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年最大值法操作简单,误差更小,该方法有利于新一轮暴雨强度公式修编的普及。

    • 熵值理论和改进BP网络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2014, 34(3):57-60.

      摘要 (32) HTML (0) PDF 351.01 K (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湖泊型饮用水源地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加剧的问题,引入熵值理论,建立单指标营养状态指数(TSI)和熵权藕合的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模型(STSI),计算得到湖泊综合富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湖泊富营养综合状态;基于神经网络仿真理论和Matlab软件系统,采用附加动量法和自适应学习速率改进BP算法,建立5-3-1结构型式的BP网络模型对湖泊富营养状态进行仿真预测。综合富营养化指数模型及改进BP模型应用于评价及预测固城湖富营养状态,并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BP网络模型可以有效地综合判断水体状态,为富营养评价及预测提供新的方法。

    • 牛栏江流域水污染特征与水资源保护对策研究

      2014, 34(3):61-65.

      摘要 (578) HTML (0) PDF 484.10 K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流域及周边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是增加滇池生态环境水量,改善滇池水资源质量的重要工程,对于保障现代新昆明建设和云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牛栏江流域水资源质量有下降趋势。在以往的研究中曾提出面源污染是主要污染源。通过研究,发现牛栏江水污染物以总磷(TP)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七星桥断面以上;总磷(TP)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并据此提出水污染治理的水资源保护对策。水环境治理措施和水质监测结果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 未确知测度BP神经网络模型在黑河流域水质预测中的应用

      2014, 34(3):66-69.

      摘要 (56) HTML (0) PDF 381.56 K (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质预测是水环境规划、评价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水质预测中各项因子的不确定性,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unascertained measure,UM),采用改变网络初值的方法,对BP神经网络加以改进,并利用黑河流域莺落峡水文站19982011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挥发酚为参考序列,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参考序列与其他因子的关联度,并最终确定BP网络的输入节点为CODmn、DO、SO42-、Cr6+以及挥发酚,输出节点为挥发酚,从而建立UMBP模型。分析结果表明,UM-BP预测模型比标准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因此,该模型应用于黑河流域水质预测是可行的。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滦河流域内蒙段河川径流的影响分析

      2014, 34(3):70-79.

      摘要 (40) HTML (0) PDF 916.16 K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河川径流不仅受气候因素的直接影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非常显著。滦河流域内蒙段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经分析可知,近50年研究区径流呈明显下降趋势。本文运用SWAT模型研究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河川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要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要大于直接影响。同时验证了SWAT模型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适用的。

    • >区域水文
    • 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变异性分析

      2014, 34(3):80-86.

      摘要 (37) HTML (0) PDF 672.83 K (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北江流域石角站53年的实测月径流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流域内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其变异性。计算了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集中程度、变化幅度等指标。发现各年代和多年平均相比,20世纪50、6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较不均匀,70年代以后,径流年内分配逐渐趋于均匀,集中期和极小比的变化表现为具有波动性。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看,不均匀系数、调节系数和极大比在1967、1975、1999年发生了变化,集中度在1999年发生了变化,集中期在1984、1999年发生了变化,极小比在1975、1983、1991、1999年发生了变化。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趋势变化和降雨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趋势较降雨降低,径流对降水的滞后时间延长,径流极大比变化趋势较降雨下降,极小比变化较降雨平稳。说明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发生了变异。对流域内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建、植被条件、城市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北江流域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发生变异,主要是受到了上述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 舟山市水资源分析评价

      2014, 34(3):87-91.

      摘要 (539) HTML (0) PDF 263.76 K (3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收集大量社会经济指标、水文气象、河流、水库、水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舟山市的降水量、蒸发量、地表和地下水水量、可利用量及水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为评估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水资源保障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 青岛市环胶州湾各河流输沙特征分析

      2014, 34(3):92-96.

      摘要 (105) HTML (0) PDF 287.94 K (3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青岛市环胶州湾各河流上的水文站历年含沙量、输沙量资料分析计算,推求出各河流的入海输沙量,并对输沙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最后得出以下以下结论:(1)从空间分布来看,胶州湾河流输沙主要来自胶州湾西北部和东北部。(2)河流属中沙河流。河道上游多年平均含沙量和输沙模数均大于河道中下游。(3)输沙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输沙量是最小年输沙量的518.7倍,且年降水量较大时,年入海水量也较大,年输沙量也较大。(4)河流悬移质颗粒特征为河流从源头到河口,泥沙粒径是不断减小。

主编:蔡阳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85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14/P

国内邮发代号: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按检索
检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