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蔡阳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85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14/P
国内邮发代号: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摘要:本文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进行的里下河地区沿海引江冲淤保港及改善水环境试验成果,结合2000年以来的江都枢纽、高港枢纽引江资料、四大港道冲淤测验资料,初步分析了两枢纽的引江能力以及港道淤积规律、提高梅汛期四大港排涝能力的引江冲淤时机、可冲淤水量,提出了两枢纽与沿海四港闸的联合调度运用有关建议,可作为今后具体实施引江冲淤调度的参考,以实现冲淤保港、改善水环境和保障水资源供给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摘要:台风增水预报对于防范台风水灾具有重要意义.系统采用BP神经网络模拟专家预测潮位的思维方法,通过大量历史资料自我学习建立台风增水智能预报模型,并以图形化方式直观表现预报成果.以近年来的台风增水数据对系统进行检验可以发现,神经网络算法在台风增水预报上有一定优势,系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摘要:浐灞河流域水资源条件较好,古"八水绕长安"、"灞柳飞雪"的生态美景今已无存.在综合分析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5大特点和一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建人水和谐、环境友好型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总体方案和工程布局,并进行了配置后的合理性评价.
摘要:为解决滇池防洪与兴利的矛盾,根据滇池流域1953~2007年的水文资料,对滇池流域径流和洪水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径流和洪水调节计算,采用下包线法,分析了滇池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
摘要:本文按照颜济奎分析黄河上中游连续枯水段的方法,根据潼关站1960~2007年实测年均径流量,依据龙门、华县、河津、状头四站多年年均径流量为基础,具体分析1960~2007年黄河上中游径流量丰枯的变化情况,获得1969~1982年和1985~2007年两个连续枯水段确实存在.从连续枯水长短和程度来看,1985~007年居黄河上中游538年中11个连续枯水段之首.得到黄河上中游水文周期平均在70~80年之间的结论.
摘要:水文时间序列往往在时域中存在多层次时间尺度结构和局部化特征.本文运用小波分析的多分辨率功能,对监利水文站1951~2006年年径流量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监利站年径流量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主要存在20~30年、15~20年、5~10年及5年以下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变化主周期为17年,第二周期为7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自2006年以后的6年左右,监利河段年径流量将处于一个相对偏枯期.
摘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重要资源,是万物存活的最基本条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吉林省水资源现状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水资源保护的措施和科学用水新概念.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黄河流域独特的地理、水文特性,对黄河流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要根据黄河河情,配备满足黄河水文特性的数据采集传感器和通信组网方案,并对黄河流域自动测报系统建设进行了展望.
摘要:利用湖南省86个地面气象台站1960~2005年的月降水资料(在Arcgis中通过Kriging插值方法对少数站点的缺测值进行了插补)分析了湖南塔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湖南省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区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湖南省降水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是:西南东三面山地降水多,中部丘陵区和北部洞庭湖平原区降水少.(2)湖南省46年来年降水呈增加的趋势,但7年滑动平均曲线表明今后湖南省降水有减少趋势.湖南省西北部为降水减少区,其它区域均表现为增加.(3)湖南省春秋两季降水呈减少趋势.春季南岭和湘东南山地、秋季湘东北为降水增加区,其它地区为降水减少区.夏冬两季降水呈显著增加的趋势.夏季除攸县、临武和江华等少数站点外其它区域均表现为增加;冬季湖南省86个站点的降水均表现为增加.
摘要:本研究选择流经敦煌莫高窟前的一条小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径流量、蒸发量、空气温湿度监测,分析了该河流在莫高窟南断面24h径流量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径流曲线呈"S"型,强烈的蒸发作用是导致径流量显著变化的根本原因,由此造成的径流量损失占一天内总径流量的24%~37%.了解这种自然规律不仅对解释干旱内陆河流域水分循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减少无效蒸发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摘要:通过对洮河红旗站径流资料的分析得出:径流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径流与降水相应,主要集中在5~10月;由于流域下垫面条件不同,其产流模数在面上的分布有很大差异,岷县站以上流域植被条件好,其产水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岷县站以下流域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产水量随着流域面积的增大而减小.该站年平均流量持续减少,其原因既有降水量减少和气温升高的影响,又有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加的影响.预计该站年平均流量未来的演变趋势在近期均值112m3/s的上下摆动,2015~2020年在近期均值上可能出现丰水年组,2021~2027年可能出现枯水年组.
摘要:依据地下水资源供给、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安全保障的三大功能,对地下水进行水功能区划.通过对邢台市地下水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关系的分析,将地表水和地下水功能区、流域和行政区等因素综合考虑,对其地下水功能区进行划分,为邢台市今后制定和实施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摘要:何口水文站是淮河三级河流--澧河的重要控制站.该站自建站以来,断面以上曾发生"19750806"、"19750808"、"20000715"、"20040717"四次大范围堤防漫溢及多处决口的特大洪水.在水文年鉴中,这些洪水的洪峰流量均为断面处的实测流量,不包括断面以上漫溢决口的流量,因此设计单位进行水文频率计算时不能直接应用.如何确定这些洪水的洪峰流量是设计单位多次向我们提出的要求.笔者应用单位线法、径流深与洪峰流量相关法、上下游洪峰流量相关法等三种方法对上述洪水的洪峰流量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成果进行比较论证,供有关部门应用时参考.
摘要:基于预报预泄原理推求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确定上限的依据是在洪水来临前将水位降低至固定(或者分期)汛限水位以下,确定下限的依据是在洪水退水阶段将水位回充至固定(或者分期)汛限水位以上.为充分考虑来水起涨、退水过程的不确定性,采用实测资料进行起涨阶段预泄和退水阶段回充调度,分别推求预泄末和回充末水位的经验频率分布,由此可建立风险分析模型,从理论上解决水库防洪标准不降低和退水阶段能回充等问题.以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期为背景,推求了主汛期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约束域的上、下限值,结果表明:即使不考虑水文预报误差,基于风险分析的动态控制域上限较采用预泄能力约束法上限低、下限高,提出的方法完善了基于预报预泄原理确定水库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域的理论.
摘要:在Nash模型中引入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分别假定模型具有随机输入和随机参数的情况,对汇流过程的随机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将随机汇流模型应用到沿渡河流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Nash模型中引入随机理论,不仅可以给出汇流系统输出的数学期望,而且可以同时给出输出的均方差.这样就能够正确地反映出随机性因素对汇流过程的影响.
摘要:对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而言,水库蓄水期起始时间的判定对水库的正常运行起较重要的作用.在水库实际运行中何时开始水库蓄水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确定标准,水库运行管理人员只能根据流域特性主观确定,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借助RS和GIS以及数字高程数据(DEM)分析了研究区2005年各个时期各个高程带的积雪覆盖率变化.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研究区较合理的水库蓄水期起始时间,为今后水库运行管理提供了一个参考依据.
摘要:采用新定义的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概念分别计算了鲇鱼山水库各个雨量站和水文站的降水径流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洪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匀性对洪水的形成有十分明显的影响,且鲇鱼山水库流域降雨范围广,易形成大的洪水过程.降水量、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可以合理地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洪水形成机制的影响.
摘要:利用岷江流域内15个站点1956~2001年降水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Morlet小波变换、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岷江流域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降水量70%以上集中在汛期(6~10月).西部高原降水年内分配呈双峰型,降水峰值出现在6月和9月,东部平原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7月和8月.对汛期降水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的第一主分量显示东西反相变化,表明呈现西干东湿或西湿东干的格局特征.汛期降水时间上46年来呈下降趋势,且存在准2年、5~7年、14~15年的周期.
摘要:针对镇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运用ArcGIS的非监督分类功能及目视解译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了解译分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呈现"二增、三减"的规律,耕地和盐碱地逐年增加,草地、湿地和水域面积减少.选择土地利用变化显著的地类进行降水入渗量的计算,将区域已有研究成果与研究区环境特征相结合,确定了主要地类的入渗系数,依据对研究区主要地类的入渗系数计算了土地利用变化下的区域降水入渗量变化值.
摘要:山丘区小流域地形特征及数字水系的自动提取为山洪防治提供了必要的数据准备.本文采用地形特征自动提取软件包DigitalHydro,对山区小流域地形及水系基本信息进行了提取试验.研究中,地形数据引用栅格型DEM数据SRTM,水平分辨率接近90m,研究对象为浙江省姜湾水文实验流域.该流域拥有3个流量站,提取的集水面积分别为20.64km2,10.21km2,1.31km2,误差分别为-1.2%,0.1%和-3.0%.分析显示,流域地形总体起伏较大,平均坡度为33%,现有DEM分辨率能满足流域水系等基础信息的提取.但在河谷地带存在洼地,造成提取的水系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提取水系时,局部需要引入空间分辨率更为细致的地形信息.
摘要:本文通过对"2007.07"长江上游洪水的还原计算,简要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水文特性变化,以及水库蓄水对下游荆江河段各站洪峰水位的影响.通过对建库前、135m蓄水以及156m蓄水3种条件下的洪水还原计算可见,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水位的升高,上游及区间洪水传播至坝址时洪量更加集中,洪峰加大,峰时提前,洪水传播时间大大缩短,洪水预报预见期也显著减少,预报难度加大.
摘要:龙羊峡、刘家峡水库投入运行以后,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防洪形势依然非常严重,凌洪灾害时有发生.分析其原因,除了内蒙古河段自身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外,水沙关系严重失调,水流输沙能力下降,主河槽持续淤积,过流能力降低也是重要原因.本文从分析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运行前后内蒙古河段的凌汛特点、水沙条件变化规律入手,比较全面地分析了黄河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需求和防洪需求,并初步提出了内蒙古河段的防凌防洪总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