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蔡阳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085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14/P
国内邮发代号:
- 引用排行
- 下载排行
摘要:一、引言在洪水频率分析中,通常习惯将历史洪水和实测序列中的特大洪水统称为洪水资料中的特异值。显然,将可靠的历史洪水资料和实测洪水资料加在一起参与洪水频率计算,可以减小抽样误差缩短频率曲线的外延幅度,对提
摘要:为适应治理全国大江大河的需要,进一步做好防汛防凌工作,按照水电部水调中心(85)水电水调字第130号文精神,黄委水文局于1986年1月7日至12日在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市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黄河流域实用水文预报汇编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水电部水调中心,黄委和有关省(自治区)的24个单位,共38名代表。
摘要:1983年7月27~31日,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发生了特大洪水。安康最大洪峰流量达31000米~3/秒,安康县城遭到了毁灭性的灾害。为了探讨这次特大洪水的发生、发展规律,总结其预报经验,并为稀遇设计洪水的组合提供新的信息,在其它单位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搜集分析了有关暴雨洪水资料,着重分析
摘要:一、概述干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也象洪水一样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一般所提干旱多指发生的干旱灾害而言,和通常所说的气候干旱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干旱的含意众说不一,然而实质上可理解为在一个地区某一个特定时期的自然供水,包括降雨、径流、融冰化雪等,而非人为影响,满足不了最低限度或特定标准的
摘要:历史上的气候异常现象,给人类活动带来过重大影响,曾经给人们造成极其严重的灾难。连年的干旱与洪水,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为了使人们了解和认识近代的气候异常与历史记载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加以比较,为
摘要:在水工建筑物设计流量计算中,根据历史洪水痕迹,推算历史洪水流量,也就是所谓用形态勘测方法确定历史洪水流量的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用形态法中的比降断面法时,关键在于决定河相参数三个水力因素,即糙率n,洪水坡度j和过水断面ω。洪水坡度j,过去都是用调查沿河洪水痕迹绘制的水面
摘要:在水文测验的实际工作中,多次要用到可逆计数器来解决出现正反转相互交替在一起的计数问题。如缆道测流时的起点距计数(当超过测点位置后要返回原位置;当发现已测过的垂线中有出错的垂线,需返回出错垂线重测时等);用缆道或测船测流时的测点深计数(这时测量的程序是正转作为水深计数,反转作为
摘要:一、概况由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无线电厂和湖南省水文总站吉首水文站共同研制、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无线电厂生产的CXJ-1型数字式悬索悬体测角仪,是测量水文缆道悬索偏角和各种悬体在大气或水下的倾斜角度的电子仪器。它具有在动态运行中进行连续测角的特点,例如在水
摘要:一、五年回顾从1980年在长沙召开的第一次水文测验学术讨论会以来,水文测验科技活动比较活跃,水文测验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在水文站网方面,对水利工程地区、干旱区、平原水网区的布站原则,湿润区中小河流的布站原则,水库水文站的观测部署等专
摘要:比降面积法是一种通过观测比降,利用水力学公式来计算流量的方法。其推流精度主要取决于糙率,特别是推求历史洪水的洪峰流量,若糙率选用不当,其误差将是惊人的。因此,要使该法得到推广使用,必须对糙率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其变化规律。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水位流量关系是根据实测流量与相应的水位来确定的.没变量x是实测点据与关系曲线的相对偏离值,则x是随机变量,并且服从具有未知均值μ和未知方差σ~2的正态分布。显然,如果已知变量x的总体分布,水位流量关系一经确定,就可以长期使用下去。但是,水文站不可能观测到完整的流量过程(总体),
摘要:水面蒸发在水景平衡及水文、水利计算中的重要性已日益被人们所了解,水面蒸发的观测研究已逐步深入。但冰期的水面蒸发观测研究,由于观测仪器、方法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因而还未能普遍地开展起来。长期以来,大型蒸发池、E-601型蒸发器在冰期都停止观测,只有口径20厘米蒸发皿的资料。对以往积
摘要:一、水文计算学科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研究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水量和水质的分布及有关水的运动变化规律,探讨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它们对自然环境,特别是对生物的相互作用的学科,统称为“水文学”。“水文计算”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为了开发利用各地的水资源,达到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加强管理的要求,即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达到除害兴利的最大效果,需要解决一系列实际的水文
摘要:为了改进现行入库洪水和水库调洪计算方法,进一步修订规范,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委托长办及中南院开展《入库洪水及库区洪水演进》专题研究。1985年两单位先后提出阶段研究成果。1986年1月10日至16日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在长沙召开了专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长办,湖南省水文总站,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广东水电设计院,广西电力局设计院,富春江、柘溪水电厂,南京水文所,以及水电部中南院、
摘要:淮河流域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自1855年以来淮河流域曾出现过1866、1916、1921、1931、1950、1954、1968、1975等年大洪水。1931年洪水类似于1954年洪水,是由连续一个月左右大面积暴雨形成的全流域性洪水。洪水量大而集中,历时比1954年还长,给淮河中下游广大平原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害。据淮河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分析及历史文献考证,在汛期6至9月中以7月份暴雨洪水为最大,遍及全流域,其中以淮干上中游、淮南山区、洪汝河沙颍河下